您好,欢迎来到黄家医圈!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帮助中心  |  网站导航
云南黄家医圈中医肿瘤医院  

患者服务中心咨询热线:
0871-67010118、67010001

 当前位置: 首页 - 黄传贵教授 - 《黄氏圈论》

《黄氏圈论》是哲学创新体系

《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中关于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问题中指出:“加强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建设,积极推进学术观点创新、科学体系创新和科研方法创新”。“扶持对弘扬民族精神、传承民族文化有重大作用的研究项目”。《黄氏圈论》(以下简称《圈论》)是一部具有代表性和原创性的中国古典哲学著作。它不同于西方哲学,也有别于中国传统哲学。但是,《圈论》传承民族文化,融合现代科学知识,创立了中国人自己的哲学体系。今天,我们研究《圈论》哲学对于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加强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建设,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同时对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也将发挥重要的作用。基于此,笔者对《圈论》哲学创新体系,做了初步探讨和研究。

    一、《圈论》哲学体系的结构

    《圈论》哲学创新体系是由四个部分组成。即宇宙观、世界观、生命观和医论构成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其中每个部分都同其他部分有内在联系,每个部分都有自己特殊原则和新内容、新命题。每个部分都是前一个部分的展开和深入,各部分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为了论述的方便,我们不得不把这个整体分解开来,逐个地进行阐述,以便把握理解它的内容。

    (一)宇宙观

    宇宙观是《圈论》哲学体系结构的核心部分,围绕它形成体系的各个组成部分。《圈论》认为:“‘中’是宇宙发生学,是‘圈论’的核心。”(《圈论》第4页)这是黄氏始祖首创性地提出了“中”这个概念,作为自己哲学思想体系的核心,其重要意义在于发现了宇宙万事万物的产生、发展、变化和“转归”的根本原因,就在于事物内部存在“中”。《圈论》首先提出“中生万物,中为物源”的重大命题。(《圈论》第4页)从而阐明了对宇宙万事万物的生成、运化的根本盾法。这就说,“中”是世界的本源,“中”产生了天地间万事万物。其次,《圈论》指出,“中”是事物发展的动因,又是事物发展的归宿;“中”是事物存在的动态平衡点、中界。最后,《圈论》阐明了“中”决定宇宙存在与运动的基本方式,即“和存、相称、离杀、转归”。(《圈论》第14页)它揭示万事万物的运动和发展的总规律。这是黄氏祖先对宇宙万事万物运动方式的首创性的概括和总结。总之,宇宙来源于“中”,自然界万事万物与生命来源于“中”,生生息息不停,“中’是动因,“中”是起源,“中”是归宿。

    (二)世界观

    “中”在自然界展现,生成万事万物。“天地八字”(圈、网、族、形、数、向、力、时)涵盖了客观世界共同具有的八种因素。《圈论》指出:“万物有圈圈为界,万物有网网相联,万物有族族类聚,万物有形形区别,万物有数数大小,万物有向向方圆,万物有力力变因,万物有时时运转。”(《圈论》第28页)“天地八字”是黄氏祖先对宇宙和自然界的直观认识论,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它是哲学体系中的主体部分。“天地八字”是人类认识事物、分析事物的一种认识的模型、公式,它把整个世界多维地、联系地、动态地掌握在人们的认识之中。

    人们运用它去认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就会更加全面、准确和清晰。它为我们认识世界万事万物提供了一种新思维方式和新理论。

    (三)生命观

    《圈论》认为:“宇宙来源于‘中’,宇宙万物与生命来源于‘中’,‘中’带有生命的整体信息。”(《圈论》第13页)“生命八字”(物、神、性、气、血、道、光、温)囊括了生命世界的内涵与外延)是生命产生、存在和转归的高度概括。

    它是对生命系统的认识论。生命观是《圈论》哲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含极丰富的内容。“万物有命”、“生命有层次,生命分种类”(《圈论》第194页)等重要命题,拓展了生命概念的内涵与外延。“生命是一个过程”(《圈论》第195页)的论断,将生命的定义提升为哲学范畴。“人命乃万命之首命也”(《圈论》第195页)的论点,为“以人为本”的思想提供了有力佐证。特别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圈论》在生命观中,鲜明的提出:“二个生命体三个世界”(《圈论》第210页)的学术创新论点。物质和精神的关系问题是近代哲学史上长期争论的焦点问题,也是非常敏感的问题。“二个生命体”的立论的真正理论价值在于肯定精神世界独立存在和发展的地位,呼唤现代人们要着力探讨、研究尚未深入开发的精神领域,促进生命科学和哲学理论创新。这在理论和实践两方面都具有深远影响和重大意义。

    “图环命理图”是对人类生命的生理和命理规律的探索和认识,是生命世界的天机。它为生命科学研究开辟了新的探索道路。“图环命理图”体现了大宇宙和小宇宙的内在联系,从宇宙空间到自然界,从自然界到人类社会,这是一个庞大的网络系统。“图环命理图”是《圈论》哲学体系中承上启下的部分,它在体系结构中起中间桥梁和纽带作用。

    (四)医论(医圈)

    《圈论》强调:“人命为首命”,尊重人的生命价值,关爱人的生命。这一思想自然引发、贯彻到“医论”部分。“医圈”是以人为圆心的圈,是生命科学的深入发展。“医圈”是哲学思想和医学完美的结合,是哲学思想与医疗实践的高度统一。因此,“医论”是哲学体系中不可分割的有机部分。

    “医圈”的理论核心主要有三部分组,即:“内外合一”的整体观念、“五诊合参论治”和“分圈施治”原则。“内外合一”观念是“医圈”的指导思想。“医圈”把生命的“和存”、“相称”、“离杀”的关系,称为“命三关”,命三关是生命三个方面的统一体,称之为“内外合一”。“五诊合参论治”和“分圈施治”原则,不仅扩大了传统中医诊治的内涵和外延,而且处处体现出辩证法的绝妙应用,渗透着深邃的哲学思想。“医论”的精辟论述远远超越出一般医学著作,它是医学辩证法的典范。

    综上所述,《圈论》哲学体系不同于古今中外的哲学体系,而是自成体系。它是以“中”为核心,以“人”为主线,以“天地八字”为主体的创新体系。这个体系主要有宇宙观、世界观、生命观和医论四个部分构成,逻辑严谨,层层深入,环环相扣,融汇为一体。从圈的角度看,《圈论》哲学体系结构宛如同一个圆心的四个圈的复合体。(见下图)

  二、《圈论》对中国传统哲学的继承与发展

    恩格斯在《费尔巴哈论》中指出:“任何意识形态一经产生,就同现在有的观念材料相结合而发展起来,并对这些材料作进一步的加工;不然,它就不是意识形态了”。(《马克思主义哲学著作选读》第109页)在前人的思想基础上,向前推进、发展和创新,这是意识形态发展的一般规律。从哲学史看,没有任何一个理论派别是孤立存在的,一切体系之间都存在着相互渗透、互相矛盾的问题,由此推动了哲学的发展。

    《圈论》是在唐末宋初,黄氏祖先汲取了诸子百家的思想文化成果创立了独特的哲学学说,即“圈圈学”。这个学说传承到现在不断地融进了千年来的文化、智慧和各代传人的实践经验。特别是第八代传人,融汇百家之言,博采众家之长,吸收了现代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发展的新成果,创立了一个独特的创新哲学体系。我们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进行探讨和研究:

     (一)从宇宙观方面看,《圈论》与《周易》和道家学说存在继承和发展的关系。《圈论》吸取了《周易》和道家的自然本体论的基本思想。《周易》认为:“生生之谓易”。“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易,无形埒也。易变而为一,……一者,形变之始,清轻上为天,浊重下为地。”(《先秦哲学的意蕴》第176页至177页)这就是说“易”是生化万物的本体,是最高的哲学范畴。道学认为,宇宙的产生、发展和变化是“道”的演化,“道”是世界本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老子》第42页)关于宇宙无限性问题。《易经》认为:“夫易广矣大矣,以言乎远则不御:以言乎迩则静而正,以言乎天地之间则备矣”。(《先奏哲学的意蕴》第176页)道家则认为“至大无外,谓之大一,至小无内,谓之小一”。(《庄子·天下》)《圈论》认为:“中生万物无限小,万物归中无限大”。(《圈论》第4页)并创造性地运用了“圈”这一新的哲学概念,指出:“大圈小圈内外圈,大圈天地更大,小圈针尖更小,万物有圈,万物于圈中也。”(《圈论》第7页)我们把“中”与“易”、“道”三者进行比较分析,不难看出《圈论》的“中”同“易”、“道”具有部分相类同的涵义。《圈论》汲取了“易”、“道”的合理内核,即自然本体论和宇宙无限性的思想。然而,《圈论》舍弃了《周易》、道家的神秘色彩和虚无飘渺的东西。例如:老子曾指出:“天道圆圆”“道”是按照循环往复的规律运动的。但是“道”究竟是怎样循环往复呢?他没有说明,我们也不得而知。《圈论》所阐述的“中生万物”的宇宙观具有深刻的内涵,简要概括为四点:一是《圈论》认为“中是哲学的最高范畴,是万事万物的本源,这实属是哲学史上的首创。二是《圈论》阐明了“中”是宇宙万物生成、转化的根据,从而揭示了事物运动、发展的动因。三是《圈论》指出“中”为事物的联系、桥梁。它融汇、贯通两极,成为平衡点,使事物阴阳两极构成统一体。四是《圈论》深刻地论述了宇宙的运动方式即“和存、相称、离杀和转归”。由此可见“中”具有深刻的哲学意义,它是原创性的宇宙观。

    (二)从认识论方面看,《圈论》对中国传统哲学的继承和发展。《易经》是中国哲学的源头,也是中国文化的源头。《易经》对世界的认识是以物观象,以象言理的基本方式,即形理认识模式。它是由“易”为最高哲学范畴和阴阳两个基本范畴形成四象、八卦和六十四卦所构成的认识系统。《易经》的独特思维方式,是由当时社会生活和实践水平决定的。这种认识世界的方式基本是属于一种形理思维模式。这种模式具有两个基本特征是:整体性和直观性。它在认识过程中充满朴素辩证法思想,但是,这种认识模式对世界的认识和把握是不够精确的,带有宏观性和模糊性。从认识过程来看,它仍然处于认识的初级阶段。历史与逻辑是统一的。但人类的思维形式有共性也有个性,东方人和西方人各有其特点。《圈论》认为:“‘天地八字’是组成自然界万事万物共有的八因素,是人类认识事物、分析事物的公式;是方法论的公式、模型化;是认识万物的尺度和标准。”(《圈论》第287页)《圈论》的方法论具有几个明鲜的特点:

    首先,《圈论》的思维方式首要特征是整体思维和综合方法。“对‘圈’的认识是以整体观念和综合观念为前提的。”“只有把整体和局部的各个环节综合起来,贯穿在一起,加以分析、综合、整理,辨明主次,把由整体到分散、由分散求整体的整体思维和综合方法放在首位,才能把握住事物的关键,揭示事物的本质。”(《圈论》第47至48页)
其次,《圈论》认为:认识事物必须从“网”的联系中入手,不能片面的、孤立的看待事物。“万物有网网相联。”“在认识宇宙的万事万物时,对任何一个存在的事物都可以看成是一个圈,这个相对的‘圈’包含着无数个不同性质、不同功能的‘小圈’。可以肯定,这样一些‘小圈’必然有‘网’的联系,各个‘小圈’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依存,都在‘网’中。”(《圈论》第55到57页)

    总之,“天地八字”的思维方式,具有两个鲜明的特点:一是整体思维;二是综合方法。这也是《圈论》方法论的两基石、两个基本特征。“天地八字”的认识系统是一个纵横交错的、立体的、网络形态的“全息图”。运用这个系统去认识、剖析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万事万物会使认识更全面、更清晰和更准确。

    我们从“天地八字”的认识系统看,它充分地吸纳了中国传统哲学优秀思想内容,如形理思维形式,思维的整体观念和丰富的朴素辩证法思想。但是,“天地八字”的方法论,并没有停止在直观认识阶段,而是在形理思维的基础上大大向前推进和提升了。其主要表现如下:

    (1)建立了立体思维模型。吸收了系统论的思想精髓,因此认知的系统性强,精确度高,全面而准确。

    (2)“大圈小圈内外圈”的思维方法,阐述地非常精辟和凝炼。它概括了思维过程“由整体到分散,由分散求整体。”即“和而分,分而和”(《圈论》第29页)的整体思维和综合方法。

    (3)从形理思维形式提升到抽象的数理思维和辩证思维。从事物外在感性认识阶段,一步一步地深入到事物的内在本质和固有规律的认识。

    (三)“天人合一”思想的继承与发展。“天人合一”思想是《周易》全部思想的基础,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理念的精华。《周易》认为,人与自然是一个有机整体。“天、地、人”三要素,形成整个世界的三元结构,人们推天理以明人事。“天生神物,圣人则之;天地变化,圣人效之。”(《系辞上》)《黄帝内经》在阐述医理时,首先提出生命源于自然界,应回归自然界的论点。同时对“天地合一”思想提出了不少论断,如:“人道合于天道”、“天人同构”、“天人相应”等。“天人合一”思想的实质是人类的宇宙观和生存论的融合,它反应了人类与自然界和平共处,和谐发展的美好理想和向往。《圈论》丰富和发展了“天人合一”思想,并提出了许多新的理论观点。

    其一,大小宇宙对应相合,具有全息特征。《圈论》认为“天地为一大宇宙,人体为一小宇宙,大小宇宙之间对应相合”。(《圈论》第187页)“大小宇宙息息相通,自然世界和人类社会均在其中,它们之间可以互相借鉴、互相参照,因为他们共同具有整体的全息特征”。(《圈论》第193页)因此,无论大宇宙还是小宇宙,无论微观世界还是宏观世界,无论是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都具有惊人的同一性,甚至他们之间存在令人难以置信的相似之处。

    其二,自然界是生命产生的基础。从自然属性而言,人是自然界长期演化的结果。人命是生命的最高形态,但最高形态的生命是以低形态的生命为基础。《圈论》指出:“生命的层次与层次之间是相互依存的,高层次必须以低层次为基础”“人非天而具天性,人非地而具地性,人非物而具物性,人是‘天地物’的综合产物”。(《圈论》第197页)可见,人是天地化育的结晶。

    另外,生命的存在必须具备客观条件。“生命八字”包括生命本体,生命内环境和生命外环境。它是生命产生,存在和转归的高度概括。《圈论》精辟地阐明:“在大自然中,要深层次地认识生命,首先要认识生命赖以生存的内环境和外环境,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探讨‘气’在生命世界中的特性及其在生命内、外环境中的地位和作用”。  (《圈论》第231页)“气使天地合一、内外合一、人与自然合一”。  (《圈论》第299页)在生命存在的客观条件中,要非常重视“气”的作用和地位。因为它贯穿于天地人间最能体现“天地合一”的思想。

    其三,人的个体生命的福疾与天地息息相关。“‘图环命理图’中藏了个体生命的状态点、生理周期和生命关节点,显现了生命线与天地、阴阳、《易经》64卦、天之数、地之数、‘大衍之数’等等的密切联系”。  (《圈论》第278页)可见,人的生命运行轨迹和天地变化密不可分。“医圈”的“内外合一”观念和“内外八圈”是“天地合一”思想最具体、最完美的体现。“医圈”的“内外合一”观念,提示个体生命和宇宙的“和存”、“相称”、“离杀”、和“转归”的关系。

    “内外八圈”论述了生命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的必然联系。“识病八圈”详细地剖析了人的生命状态无时无刻不与它所处的外部环境发生关系。它为我们认识健康与疾病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思路。

    总上所述,《圈论》从哲学理论高度阐述了大小宇宙都具有整体全息特征,生命的产生和存在及个体生命福疾等问题,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天人合一”的思想,使之达到了更高的境界。

    三、《圈论》哲学的重要现实意义

    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指出:“理论在一个国家的实现程度,决定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马恩选集》第1卷第10页)“医圈”在医学理论和实践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并得到国家高度评价。但是,《圈论》哲学思想却鲜为人知,这实在是一大憾事。社会科学工作者理应率先进行探讨和研究。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实现它的理论价值。“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9页)关于《圈论》哲学的现实意义,我们从三个方面分述:

    (一)“《圈论》”蕴含的创新思想具有时代意义

    从理论创新角度看,《圈论》在宇宙观方面,首创性地提出“中”是哲学最高范畴。“中”是世界本源,“中”是宇宙发生学,是《圈论》的核心。在世界观和方法论方面,《圈论》继承了中国古典哲学的精华,创新性地把“圈”提升到哲学基本范畴,创立了“天地八字”世界观和方法论。在生命科学方面,极富挑战性的提出了“万物有命”、(《圈论》第194页)“二个生命体三个世界”  (《圈论》第210页)的重要命题,积极推进学术观点创新。在医学方面,“医圈”是医学的创新理论。它既继承了传统医学之长,又有别传统医学,创立了独家特有的医论体系。因此,“医圈”不愧为创新的典范。

    从科学研究角度看问题,《圈论》在跨科学、跨领域、多学科联合研究上迈出了领先步伐。“圈论”著作本身就融合了生命科学、医学和哲学为一体。《圈论》特别强调对精神领域的研究。它认为研究精神问题有别于研究物质问题,必须另辟溪径。因此,《圈论》作者进行了大胆地探索,从研究内容到研究方法和途径都提出了许多宝贵的富有创建性的设想,非常具有前瞻性。

    创新精神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振兴中华民族的需要。如果没有创新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没有兴旺的民族和国家。如果我们不能跻身世界民族之林,那将永远受制于人。创新理论体系必然孕育着创新思想。我们要建设创新型国家,就一定要发扬创新精神,学习创新精神,更需要政府予以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

    (二)《圈论》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理论武器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首的党中央审时度势,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要完成这个战略任务,需要全民参与,需要各条战线协同作战。《圈论》在理论方面提出了许多颇有建树的论点,对于建设和谐社会将发挥积极作用。

    (1)“和存为生,相称为长”(《圈论》第16页)。所谓“和存为生”是指一事物只要具备了内外必要的生存条件,它就会产生。“相称为长”是指事物内外环境都达到了和谐状态,有利事物发展。“相称”范畴的内涵丰富而深刻。概括起来它具有四点本质特征:一是和谐。事物的内外环境已形成了有利于事物发展的条件和前提,事物能够发挥自己的潜力。二是平衡。事物发展过程中不断出现不平衡,运用自身或外部的调节力,进行控制和调节,从而保持平衡。三是适度。“相称”是事物充分发挥出自身的能动性、积极性,呈现出最佳的运动发展状态。四是发展。这是“相称”最本质的特性,因为“相称”就是意味着事物的发展。这四点特征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推动事物适度地、健康地发展。可见“相称”的论断和科学发展观是一致的、相通的。它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中将发挥重要理论支持作用。

    当今,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山于经济快速发展而出现了不平衡现象。正如温总理在2007年3月5日《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的那样:“经济运行中投资增长过快、货币信贷投放过多、外贸顺差过大等突出问题。”有见识的观察家们早已发出了警示:极高的投资率和外汇储备在刺激经济快速发展。经济增长率达到10.7%,通贷膨胀已接近国家规定的3.0%的极限,如不及时调控将带来严重后果。失控的高速行驶的汽车是危险的,断线的风筝是飞不高的。从历史上看,日本的教训值得我们借鉴。日本在二战后经济腾飞的过程中,曾有10年失落、缓行。即在20世纪90年代初,日本经济的主要成分股票市场和房地产泡沫爆裂引起了金融系统危机,银行停止提供贷款,导致总需求大爆跌,企业和消费者失去信心,最终使日本经济遭受挫折。前车之鉴,引人深思。近几年,我国政府已经不断地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并且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但经济“过热”现象还没有从根本得到遏制,一些地方官员仍然不惜一切代价追求经济快速发展,从而实现个人的价值观。他们热昏的头脑还没有冷静下来。由此可见,建设和谐社会,不仅需要加强宏观调控,严格执行法纪,还急需用科学的理论武装我们广大干部的头脑,使他们的精神世界健康和理智,这样才能保持经济运行的适度、相称地发展,才能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

    (2)人类对“水、土、气”的保护至关重要。《圈论》在我们面前展现出一幅宇宙空间,自然世界和人类社会的巨大而美妙的和谐画卷。人类与自然本来是友好相处,和谐统一的。然而,当今世界共同面临着生存与发展的严峻考验,环境、人口和资源三大问题构成围绕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怪圈。我国水土流失严重,人口迅速增长,温室气体排放居世界第二位,中国的水污染触目惊心。这些问题都会影响和谐社会的建立。《圈论》特别强调指出:“水、土、气是生命产生、存在、发展和延续的前提和条件,是生命世界的外环境。所以,人类对水、土、气的依赖和保护就显得至关重要”(《圈论》第233页)。《圈论》强烈地谴责:“对水、土、气的破坏,无异于自毁家园,自毁人类生存的空间。”(《圈论》第233页)它向世人敲响警钟,唤醒人们高度重视自然环境问题,这正切中时弊。

     (3)“人和”精神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圈论》指出:“‘人和’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是中华文化的核心,是承载历史的总结,是发展未来的需要”。(《圈论》第84页)这就说“人和”是一种文化理念,一种精神,也是哲学范畴。它体现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状态,及人与人之间友好相处的观念,总之,它是博大包容的民族精神,天地万物和谐共处的最高境界。倡导“人和”精神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因为在建设和谐社会过程中,必然发生许多不和谐的问题。我们只采用经济手段是不能完全解决问题的,必须重视和加强精神领域的工作,引导人民树立科学世界观、价值观和高尚的道德观念。发扬“人和”精神,求得多样性的统一,增强民族凝聚力,共建和谐社会。在国际范围内,我国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解决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在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旋律中,我们真诚的做到了与邻为友,与国为伴,谋求发展,谋求合作,推动和谐世界形成。这一切都体现了“人和”精神。由此可见,中华民族的“人和”精神,不仅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且随着历史的推进它将增添更多的光彩。

    (三)“以人为本,关注生命”的思想,对社会改革的启迪作用

    以人为本的思想,首先是要关爱人的生命,还要关心人的全面发展,提高人的素质,进而促进社会进步。《圈论》认为:“人命乃万命之首命”(《圈论》第19页),这就是说人的生命最宝贵。从价值观角度理解,人命具有最高的价值目标。人民大众的利益是最高的利益,民生至上。从医学上讲,医学就是以人为圆心,从衣食住行为半径的圆圈学说。从深化医疗体制改革来看,大多数人是否满意是检验成败的标准。我国农村和山区地广人多,经济贫困。《圈论》作者敢为人先,提出建构传统医学为主、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并举的医疗体制。建立中医、西医、民族民间联网的医疗卫生保障体系。这是完全符合中国国情的大胆革新和创举,是具有远见卓识的建议。它真正体现了为大多数人服务的公朴意识。多年来,我国医疗体制改革存在不少问题,就医难、买药贵仍未从根本上得到解决,新的医疗合作制的保障体系十分脆弱。归根到底,医疗体制改革问题,除了认识问题以外,主要是为谁服务和如何服务的问题还没有真正解决。目前我国的中医、民族民间医还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处境艰难。我国传统医学的地位和作用应当肯定,我们党和国家应当在政策上予以支持,在法规和制度上予以保障。现在是时候了,我们应努力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医疗体制和医疗保障体系,使大多数人的生命健康有保障。

    关注人的精神世界,提高人的素质。《圈论》认为,生命世界具有“二个生命体三个世界”(《圈论》第210页)“‘物、神、性’三者既相互独立,又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相互毁灭”。(《圈论》第214页)这就是说,三个世界之间的关系是辩证的,它们可以独立发展,又可以相互制约、相互毁灭。当物质世界高度发展时,人类要高度重视精神世界的问题。《圈论》对“精神世界”的问题,作了非常具体深入地分析,简要概括有三点:第一,物质世界的发展必然受到精神世界影响、制约。要保持经济稳定发展,就必须重视精神世界的开发研究,使两者相互适应,相互促进。第二,人的精神世界层次低下,必然导致种种灾难。“物质世界的高度发达,精神世界的高度滞后,两个世界的落差,将会给整个生命世界带来难以估计的灾难”(《圈论》第220页)。那些穷凶极恶地抢劫、杀人、放火、自我毁灭的罪犯,就是精神世界低劣而造成的。最近,美国弗吉尼亚州理工大学发生的枪击案,死亡33人,凶手赵承辉也自我毁灭了。他的精神世界崩溃是酿成这场悲剧的直接原因。如果人类的精神世界层次低下,为了掠夺物质财富,或疯狂发动侵略战争,或大肆破坏自然生态,或不顾一切代价搞“开发”……给人类造成了无可估量的损失。第三,“物质世界的超前发展和精神世界的严重滞后,是导致人类精神空虚的主要原因之一。”(《圈论》第221页)这就是说,物质和精神两者差距越大,问题就越严重。物质世界越膨胀,精神世界就越萎缩。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增长,取得了新成绩,不少干部沾沾自喜,夜郎自大,得意忘形;还有的干部大把花钱,大肆挥霍,铺张浪费。腐败分子精神颓废,道德沦丧,生活糜烂,更是令人发指。处于社会转型期,人们的价值观、道德观和心理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人的精神世界出现了危机。有些青年人好象站在十字路口观望,感到“六神”无主。

    今年,胡锦涛两度针对吏治,先后提出了“八要”精神和“三大意识”,似可窥视问题严重性。今年六月一日将实施《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这意味着国家要用强制性法规和纪律来约束官员的私生活。我们党和国家正在重视弘扬我国传统文化,重新探索中华民族精神,并着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国家一手抓经济持续发展,一手抓精神领域的整治和重建工作。“物质、精神和性,是国家和民族兴衰的三要素”,“精通三者能治国”。(《圈论》第200页)我们可以期望未来人的“两个生命体”共享康健,“三个世界”协同腾飞的壮美蓝图一定能实现。


返回顶部
医院邮箱
关注小程序

扫一扫
关注微信小程序

预约挂号

请关注微信公众号
进行预约挂号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