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黄家医圈!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帮助中心  |  网站导航
云南黄家医圈中医肿瘤医院  

患者服务中心咨询热线:
0871-67010118、67010001

 当前位置:首页 - 黄传贵教授 - 作品 - 《浅谈医学哲学》

  摘要:医学哲学是现代学科大融合的代表之一。医学哲学同本同源,共同产生和来源于生命,其研究的共同主体---人具有其生物属性,又有其社会属性。因此,未来医学的发展模式理应是全方位和综合性的,既要有有形的生理、病理治疗手段,又要有无形的心理、精神治疗方法,同时还具有“中性”的医学研究功能。对人类医学的研究,必须要以哲学的整体观、系统观、辩证观和方法论为指导,把医学置于社会的、文化的、生理的、病理的、心理的、疾病的全方位中来考虑。
    关键词:医学哲学 传统医学 黄家医圈
    中图分类号:R-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23X(1999)06-0005-03

    任何理论都是以客观存在为依据,以主观实践为基础,以文化传播为桥梁,以服务人类为目的而产生、发展和趋于完善的。医学哲学的理论体系也必然如此。

    人类社会已进入科技时代和信息时代,科技革命和信息革命的巨大风暴席卷全球,人类传统的思想观念正接受着现代科学实践的检验。取而代之的必然是东西方文化的大融合,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大交叉,最后形成更高层次的,更能代表二十一世纪的新文化。医学哲学必然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在内涵上融合贯通,在外延上相互渗透的新兴学科,是这一历史潮流的典型代表。

    事实上,医学,特别是中华传统医学,早有“天人合一”的理论。因此,它不是纯自然科学,也不是纯社会科学,而应属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融合体也同时是桥梁和中介。医学中针对物质机械型的人体可属自然科学范畴,但针对有意识、有思想、有情感、有灵魂、有主观能动性的人就应当属于社会科学范畴了。从致病因素讲,中医的外因“六淫”即风、寒、暑、湿、燥、火,当然属于自然科学范畴,而内因“七情”即喜、怒、忧、思、悲、恐、惊,则必然属于社会科学范畴。

    因此,在顺应历史变革、社会发展这一巨大历史浪潮的今天,在这样的前提和前景下,把医学哲学作为人类科学发展变化的重大突破口之一来研究,有利于带动各个领域学科的发展融合,有利于人类的健康。反过来,用哲学来指导医学实践,同样是人类医学得以发展,得以突破和飞跃的最佳选择。

    一.医学哲学的关系
    早在两千多年前,古希腊著名的医学家西波克拉底就指出:“医学家必须同时是哲学家”。古罗马著名的自然科学家、哲学家盖伦也指出:“最好的医学家也必然是最好的哲学家”。在中国,明朝大医学家张介宾就曾经说过:“是以《易》之书,一言一字,皆藏医学之指南”。一代药王孙思邈也指出:“不知《易》,便不足以言知医”。《易》就是《易经》,而《易经》就是中国最古老、最伟大的哲学。在中医理论中,阴阳五行,四诊八纲,卫气营血,六因七情,辨证施治,就是医学与哲学融合应用的集中体现。

    民族民间医学中“黄家医圈”注①的理论也指出:“生命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精神和性。物质、精神和性是生命的三要素,是生命产生、存在和延续所必须具备的前提和条件。物质为阴,生于天地,是生命存在的基础;精神为阳,源于万物,是生命存在的反映;阴阳为性,命在其中,是生命的先天之源,是生命延续的根本。物质使性发育成熟,精神使性进化理智,性使生命产生和延续。物质、精神和性三者既独立,又统一;既可分,又复合;既能相互依存,又能相互转化,也能相互制约和毁灭”。所以,物质、精神和性的辩证统一就是生命的本质,就是生命科学的基础,就是医学哲学的本源。医学伴随着生命的产生而产生,哲学依附于生命的存在而存在。医学与哲学同本同源,它们共同依赖于生命的发展而发展。

    由此可见,物质、精神和性既是生命的三要素,同时也是医学与哲学的融合存在的表现。医学中必然有哲学的内容,哲学中必然有医学的内涵。哲学指导医学实践,医学实践升华哲学理论,这也是被实践证明了的规律。如果说人类对宇宙空间、自然世界、人类社会的认识和行为形成了人类文化,那么哲学则是人类文化的皇冠;如果说哲学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的总结和升华,那么人类生存的宇宙空间、自然空间、社会空间就是哲学的诞生地。事实上,这已经就注定了医学与哲学之间密不可分的必然联系。

    所以,生命是哲学的源泉,没有生命,哲学不复存在;生命是哲学的桥梁,没有生命,哲学谈何深化;生命是哲学的归宿,没有生命,哲学何以论价。

    二.医学哲学的内涵与外延

    人类社会进入到知识经济的时代,科学技术和信息的潜力使人们真正解放了思想,更新了知识,传统的观念接受了科学的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检验,真正达到了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的深化,得到了继承和发扬传统优良文化遗产,开拓新思维领域的目的,促使了人类的再一次觉醒。这充分表现在人类即将进入二十一世纪之际,为迎接科技革命和信息革命的挑战,人类站在了历史和现实的高度,充分审视了自身走过的历程,总结了成功与失败的经验教训,这才把“人与自然”和谐、协调、发展作为人类社会进一步发展的前提和条件,作为当今人类社会最大的主题来对待。

    正是由于这一事实,也正是由于现代科学理论和技术日新月异的飞速发展,才随之带来了全新医学观念的产生、发展和医学模式的转变与确立,才使得医学哲学理论的内涵与外延在认识上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才使得人类医学发展的何去何从重新成为人类社会关注的焦点,也才使得古老的中华传统医学理论重新浮出了历史的水面。历史和现实已经告诉人们,哲学将是未来医学发展中的理论依据,医学也必然成为未来哲学的实践园地,医学的内涵与外延已经远远超出了医学本身。这是现实,也是未来。人类只有站在把握自然、社会和哲学思维的普遍规律的高度,通晓整个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思维科学以及整个生命科学,真正认识到人类要依赖于大自然,大自然需要人类来保护,人与自然和谐并存。也只有这样,人类才能真正成为地球的主人。

    认识世界是世界观,改造世界是方法论。医学是人类探索和认识自然世界最早的科学之一,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人们一直把它定位为研究人体健康与疾病及其相互转化规律的一门学科。科学技术的现代化促使医学多次改变模式,适应社会变革、人类发展。但是,这样的改变一直是以人为生命的主体,从生理角度研究生命,从病理角度研究疾病,从基因角度研究遗传,很少把个体生命置于宇宙空间、地球空间和人类社会空间来探索生命的真谛,进行一体化的研究,从哲学的高度来完善和指导医学发展就更少了。

    在中国,传统医学这个理论的基础是建立在朴素的宇宙时空观、朴素的自然辩证法之上,是以朴素的人与自然协调生存发展等哲学思想为基础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是东方哲学思想的结晶和体现,它的科学性、完整性和有效性是有目共睹的。它为上下五千年的中华民族的健康事业立下了不朽的功勋,写下了辉煌灿烂的篇章,在人类医学史上占据了十分显著和重要的位置。事实上,中国的传统医药如此,世界的传统医药也如此。世界上各个国家、各个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医药。在现代医药十分发达的今天,传统医学仍然显示着它的不可替代性,它在人类医学中仍然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并越来越为世界各国人民所注重。特别是在传统医学中,关于人与自然的和谐并存是人类赖以生存和繁衍的全方位条件,以及对人与自然、自然与医学、自然与疾病、社会与医学、社会与疾病相互作用及关系的论述,其思想的科学性也就不言而喻。

    但是,医学要发展,特别是传统医学要发展、民族医学要发展、民间医学要发展,就必须要走出传统医学“平面”循环的时空圈。我们知道,任何理论都必须随着生产关系的改变、生产力的发展而改变,随着社会的变迁而发展,随着大自然的变化和社会的变化来丰富自己的内容,随着人们的实践来改变和丰富自己的理论和实践。但是传统医学的理论产生以来一直是阴阳五行,四诊八纲,六淫七情,没有一点突破,就清朝末年到现在二百年间,在人类历史上是一个翻天覆地的变化,人类的生活空间、人们的生活内容、人们心理状态已经发生了根本的改变,但是传统医学的理论仍然在原有水平上。请问,传统医学的理论不在发展了吗?要解决好传统医学理论发展的问题,就必须要面向现代科学,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就必须要用现代科学来研究,对其理论进行量化。就要向西医学习,西医有什么呢?核磁共振是西医吗?不是,是物理的。但西医善用各门学科的知识来武装自己,丰富自己,这就是西医先进的地方。正如核磁共振西医可以用,传统医学为什么不能用呢?望远镜军事家可以用,平民为什么不能用呢?所以传统医学一定要向西医学习,要用现代的科学来研究自己,来武装自己。当然,这只是手段而已,真正的关键还在于指导思想和方法。

    众所周知,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总和,不同的世界观产生不同的方法论。在我国,传统医学本来就是产生于古代朴素的哲学思想,因此,要改变传统医学落后的面貌,适应于现代社会的发展,就必须从哲学入手,也就是从古代朴素的自然哲学和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入手,利用现代医学科学的发展和成就,来充实、修正、完善和补充传统医学,使得传统医学现代化,东方医学全球化。也只有这样,传统医学理论才能得以突破和发展,才能走出传统平面循环的医学圈,再上一个崭新的台阶,才能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真正为全人类的健康事业作出贡献。

    三.未来医学的发展模式

    “黄家医圈”指出:“医不知天、地、君、亲、师位,则不治无寒热之症”。这就是说,医生不了解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不了解个体生活的环境和与生命相关的因素,就无法诊治由这些因素所引起的疾病。“黄家医圈”同时还指出了“治病先治心,心治则邪去,邪去则病除”的理论,这一理论在今天同样具有其实用价值和意义。

    在现代社会中,疾病的产生、发展、演变和转归已不仅仅局限于生理和病理本身,在相当大程度上产生和来源于心理因素、家庭因素、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纯机体性和器质性的病变所占份额在逐渐缩小,取而代之的是各式各样、形形色色、种类繁多的“现代社会病”。比如心理性疾病、精神性疾病、污染性疾病、毒品性疾病(由毒品而引发的系列性疾病)、癌症和超级癌症(艾滋病和由“性”引发的其它系列性疾病)等等。这样一些具有明显现代社会因素的疾病,在患者中所占比例在逐步扩大,并且呈快速上升的趋势。

    因此,未来社会的医学模式不能简单地就医论医,就药论药,仅仅满足和局限于从细胞到细胞、从生理到生理、从病理到病理,从机体到机体的研究模式,而应该站在整体的高度、系统的高度去看待人类生命,用哲学的整体观、系统观、辩证观去指导医学实践。

    在传统医学中,一直都认为:“天地为一大宇宙,人体为一小宇宙,天人合一”。自然界的万物同源归中,大小事物具有其全息性和可类比性,研究“小宇宙”(人体)的变化规律可借助和参照于“大宇宙”(天地即自然界)的变化规律,大小宇宙息息相通,自然世界和人类社会均在其中。

    在“黄家医圈”理论中则认为:“内外合一,命为整体;和存有缘,离杀有因”。“命受制于内外八圈,生在圈内,死在圈中”。何为内外八圈呢?这就是说,由个体生命的外部因素组成的圈称之为外八圈,它的范围是从个体生命的体表到无限的空间,它包括天时圈、空时圈、地时圈、人时圈、命时圈、理时圈、家时圈、医时圈;由个体生命的内部因素组成的圈则称之为内圈,它的范围是从个体生命的体表到生命的中枢,它包括气血圈、运化圈、肾水圈、命源圈、八位圈、异九圈、经络圈、生死圈。“黄家医圈”认为,个体生命的健康、保健和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是与天地间万物相联系的、不可分割的统一体。

    在此思想的指导下,我们可以看出,作为医学研究的主体对象——人,既是单一个体的,又是社会整体的。他不但具有其完整事物的存在性、个体性、整体性、封闭性、可分性和复合性的共同特征,还具有其生物属性和社会属性。

    就整个人类而言,古往今来,我们每个人都是走着同样的历程:“以生命为圆心,以衣食住行为半径,来划个体生命的生活圈,来体现自身的价值”。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人类疾病的产生是社会、文化、意识、情绪、环境、病理、生理、心理等等综合因素造成的结果,一切不利的社会因素、自然因素都可能成为产生疾病、影响人类健康的根源。

    由此可见,未来医学的发展模式理应是全方位和综合性的,它至少要从三个方面去努力:第一,进一步强化和完善现有医学的基础,把有形的生理、病理治疗手段推向一个崭新的高度;第二,认真研究和发展“心理性医学”,把无形的心理、精神治疗方法作为人类医学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份;第三,重视“中性”医学的研究和发展,进一步开展和拓宽生命科学的研究范围。如基因遗传研究、人体生物信息研究,包括气场、生物场、生物信息传导感应等边缘科学的研究。总而言之,对人类医学的研究,必须要以哲学的整体观、系统观、辩证观和方法论为指导,把医学置于社会的、文化的、生理的、病理的、心理的、疾病的全方位中来考虑。

    随着人类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在二十一世纪即将来到之际,改革传统的医学模式已经在人类社会中形成共识,全新的医学模式正在产生和逐渐形成,整体观的医学模式和全方位的诊治思想日趋为医学界和全社会所接受,正在深入人心。二十一世纪人类要反朴归真,要回归大自然,就是要用科学的方法 ,在自然中寻求保健,追求健康,维护和谐。

    要达到上述目的,就要在哲学的指导下,将医学置于宇宙空间,自然环境,人类社会中去研究。“顺其自然而死,逆其自然而生,用其自然得利”,这才是我们研究和发展医学哲学的真谛。
 
    他首次提出了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是中国传统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份;主张中国医学的模式为:中国传统医药学(中医药学、民族医药学、民间医药学)和现代医药学(传统医药现代化、西方医学中国化、东西方医学结合化)。

    他组织攻关的"黄家医圈"理论项目获首届中国医药文化博览会《神农杯》优秀奖。他曾发表过多篇有影响的论文,其中《浅谈民族民间医药学在中国当代医药学中的地位及发展》,奠定了民族民间医药学的理论基础,并荣获"世界传统医学优秀论文金奖";他著有《黄家医圈概论》、参与编著并出版发行了《云南中药志》、《中草药功能归类大全》、《民族民间医药外治大全》,即将出版发行黄氏《圈论》、《中医肿瘤30年》等著作。其中《云南中药志》第一卷被评为首届全国优秀医史文献图书及医学工具书银奖。

    他开发的民族民间医药黄氏抗癌粉单位主药抗癌活性研究及抗肿瘤作用实验研究获三等奖,"黄氏包块方抗癌系列药品"、"黄氏保肝冲剂"、"黄氏胃仙丹"共荣获了印度尼西亚93‘和泰国95‘中国医药成就及实用技术展览会12枚国际金奖。

    他开拓的民族民间医药事业,现已形成医疗、教学、科研、生产、销售、服务的一体化格局,产生了良好的社会、经济、科研效益。他对这一事业的光明前景寄以无限的希望。

返回顶部
医院邮箱
关注小程序

扫一扫
关注微信小程序

预约挂号

请关注微信公众号
进行预约挂号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