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对于自我生存的环境有这样一个认识:宇宙间任何一事物都具有其整体性、相互依存性和相对独立性。我们在探讨这一认识时,进一步发现,自然界的任何事物不但具有以上特性,同时又始终存在着至少三个方面的因素:东方文化认为是阴、阳、中,而西方文化认为是负、正、零。中和零既是一个事物的诞生地,又是一个事物完成一次循环发展过程的终结地。在人类目前所能认识的自然界中,无论是宏观的或是微观的事物,无不遵循着这一自然法则。
人类文化作为一个宏观的整体,同样遵循着这样的自然法则。我们发现,人类文化产生和发展,始终包含了无数个大大小小不同层次的阴(负)、阳(正)、中(零),客观遵循着“无阴(负)无阳(正),无阳(正)无阴(负),无中(零)无源,孤阴(负)不长,孤阳(正)不生”的法则,自觉地完成由低层次阴(负)、阳(正)、中(零)文化的融合、重铸,升华为更高层次的阴(负)、阳(正)、中(零)文化这一过程。在这样一些规律和法则的启迪下,我们认为,今天人类的文化——东方文化、西方文化,必定产生和存在其自身的阴(负)、阳(正)、中(零)属性。
一.东西方文化的产生及发展
文化作为人类对自然认识和行为的总和,从具有人类以来就始终伴随着人类的产生而产生了。早期文化的产生,是人类初期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生产物的朴素直观反映,是人类逐步认识自然、适应自然的感性体现。它的产生,在相当大程度上受制于人类生存繁衍的自然环境和条件,受制于自然环境和条件所决定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生产物。正因为如此,地球上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和条件,客观上造就了人类早期文化的复杂多样性,也造就了难以计数的群体文化、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这样一些文化的产生,是居住在这里的群体经过长期的社会实践,逐步演化凝聚而成的。不同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产生了不同的群体文化,也造就了这个群体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道德标准、审美标准、宗教信仰和群体性格,而这样一些心理因素,潜意识文化正是形成各自不同文化体系的“灵魂”。“靠山吃山,靠海吃海”,“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就是这种地域性文化形成的真实写照。
地域文化的产生和发展,是形成大文化的背景、前提和条件,是产生相对成熟类型文化的基础。这一点无论是东方或是西方,无论是黄种人或是白种人,始终是相同的。从地域文化的发展过程看,任何一个地域性文化,从它诞生之日起,就始终并存着两个方面的发展,一个就是具有阳(正)性特征的意识文化,另一个就是具有阴 (负)性特征的物质文化。每当一个地区的文明发展到一定的程度,使这里的群体有能力逾越大自然对他们的禁锢和羁绊时,有能力触及到其它地域内生存的群体时,那么,各自不同区域文化的冲突将不可避免,无论这样的冲突是采取何种方式进行(强加、渗透、同化),冲突的结果必然是产生融合,最后形成了我中有你,你中有我,主体文化特征占主导地位的新文化。东西方文化的产生和发展正是沿着这一轨迹发展起来的。
过去,古代人类难以逾越的大海、沙漠、崇山峻岭客观上把地球上的人类划分成了东西两半,进而形成了人类有史以来最为宏大、最为奇特、最为博大精深而又各自不同、各具特色、各具属性特征的两大文化体系---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东方文化主要是以代表东方文明的中国传统文化为主体,其辐射范围包括朝鲜、韩国、日本、印度、新加坡等亚洲诸国。而西方文化主要是以代表西方文明的英、美文化为主体,其辐射范围包括整个欧洲大陆和美洲大陆。 在历史上,东方文化发祥于东半球,其雏形是中原文化(黄河流域文化)、大汉民族文化。其发展大致经历了两大阶段。在秦始皇统一中国前,中原文化充其量只能称之为地域性文化,随着意识文化与物质文化的迅速发展,春秋战国诸子百家争鸣与纵横兼并战争促进了文化的大融合。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其文化无论从规模或是它的内涵与外延上都产生了质的飞跃,进而重铸升华为多民族的统一文化,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东方文化主体。在东方文化形成的历史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中华文化与印度佛教文化的冲突、融合、重铸,直至升华为新的文化。从汉朝末年佛教文化的传入并引发的一系列冲突开始,历经了魏、晋、南北、隋、唐等王朝,绵延近千年,直至唐末宋初这样的冲突才得以平息,佛教才真正纳入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体系,并升华为新的东方文化主体——“理学”。至于后来的元朝和清朝的游牧文化渗透,由于其自身文化发展程度的幼稚,很快就被同化于博大精深、浩瀚无比的中国传统文化的汪洋之中,消失于无形。
西方文化也毫不另外地经历了同东方文化一样的发展历程。西方文化发源于西半球,其雏形是地中海地区的古希腊、古罗马文化,罗马帝国的产生,奠定了西方文化的主体。在中世纪的欧洲,其混乱局面蔚为壮观,整个欧洲本土四分五裂,被分割为几百个甚至上千个小部分,仅在德国,就曾分裂为二、三十个公国、伯国、侯国、主教国以及城帮。不难想象,这之间的冲突是何等的惨烈,而文化在这个冲突中始终伴演着重要的角色,并存在于民族与民族之间,部落与部落之间,教会与教会之间,教会与皇室之间。也正是在这激烈的冲突之中,古西腊、古罗马文化才得以和犹太基督教文化相融合,进而形成了现今西方文化的主体。
纵观东西方文化的演变发展,我们发现,它们都具有其惊人的相似之处,它们几乎在同一历史阶段,在各自不同的区域内,共同进行着文化的不断的积累、冲突、融合、重铸、升华,进而再积累、再冲突、再融合、再重铸、再升华的全过程。其中,区域文化的发展与不同是产生冲突的原动力,而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是促使截然不同的、相似或相近的两种或两种以上文化大融合的催化剂。东西方文化在各自经历了无数次的扬弃、演变,历时几千年,最后才形成了各具成熟形态的大文化类型。
东西方文化的客观存在,再一次证明了地球作为一整体,人类文化作为一个整体理应包含的两大文化类型,必然适应于阴(负)、阳(正)、中(零)这一宇宙的自然法则,这是不言而喻的。那么,东西方文化的阴阳属性是什么呢?他们之间到底是谁阴谁阳?
二.东西方文化的阴阳属性
东西方文化虽然各自经历着相同的发展模式,但其文化类型的内涵与外延都是截然不同的,就好象从文化诞生的中心,朝着相对背离的两个方向发展,一阴一阳,一正一负。这样的演变,纯粹源于客观规律,源于宇宙法则,源于大自然的赐予。
首先,自然环境的不同造就了民族性格属性的不同。因为,自然环境和条件对人类早期文化的产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对社会心理、民族性格的作用。自然条件的巨大差异,其结果无疑地反应在文化形成的胚胎中,并始终伴随着整个文化的发展。就东方文化而言,东方文化起源于黄河流域,当时的自然条件十分恶劣,山高路险,野兽猖獗,水患频繁,气候恶劣,加之土地贫脊,人民生活十分困难,中华民族的祖先正是在这块土地上生存发展着,在这样的环境条件下生存的人们自然而然地造就了能吃苦耐劳,勇敢顽强的秉性。为了战胜恶劣的自然环境和条件,就要求人们团结起来,以整体的力量,以集体的智慧去战胜困难,进而形成了注重群体的民族性格。以此同时,由于受到恶劣的自然环境影响,同样很容易对人的心理形成潜在的压力,进而也造就了整个民族温文尔稚、相对内向的民族性格。有学者把以此为基础发展起来的文化称之为“大陆民族文化”,我们则把他视之为具有阳性偏向的“阳性文化”。
就西方文化而言,西方文化发源于地中海地区的古希腊、古罗马,而整个地中海地区气候湿润,土地肥沃,希腊三面临海,海阔天空,交通便利,人民生活富裕,西方文化正是孕育在这片肥沃的土地上。在这样的自然环境条件下,逐渐形成了西方民族特有的自由、任性、开放、广阔、放荡不羁、注重个体的民族性格,在以个人为中心的心理因素影响下,自然造就了西方民族善于冒险、勇于开拓创新的民族风格。有学者把以此为基础发展起来的文化称之为“海洋民族文化”,我们则把它视之为具有阴性偏向的“阴性文化”。
其次,产业的不同造就了文化属性的不同。在东方文化中,由于自然条件的限制,中华民族的祖先主要以农业为主,习惯地形成了以重视农业、重视天时地候物候的自然平衡、重视安居乐业、重视稳重长久的“农业社会文化”。而在西方文化中,由于欧洲大陆海阔天空,交通十分便利发达,因而造就了工商业的异常繁荣,并使之演化成为了独特的“商业社会文化”。就农业与商业的文化属性而言,严格意义上讲,商业本身并不能为社会增加财富,因此中国社会长期以来把商业视之为末,而农业才是根本。“民以食为天”,一天一地,一本一末,显然农业文化具有其阳性偏向。
第三,文化的组成不同决定了文化的属性偏向。在东方文化中,构成其文化主体的是三元文化,即儒教、道教、佛教文化。儒教崇尚礼乐,道教崇尚自然,佛教崇尚积善存德。可以看出,三教的宗旨几乎都是趋向于道德精神的修养,追求道德精神的至善至美,追求教化修养,追求精、气、神的三合一。因此,注重道德精神始终是东方文化的主弦律。而在西方文化中,组成其文化的是两元文化,也就是古希腊罗马文化与犹太基督教文化的融合。在这些文化中,古希腊、古罗马文化富有科学精神和法律精神,基督教文化富有道德思想,二者融合后,整个文化特征始终偏向于崇尚科学技术,崇尚法律,崇尚物质文化的属性特征。
第四,东西方的价值取向不同,同样影响着文化属性的不同。
1.在东方文化中,人们习惯于慎终追远,发思古之悠情,注重实际,循序渐进,追求和谐,追求稳定有序。在此基础上,东方文化的实用主义精神得以充分体现。在中国古代,中国的医学、物候学、农学、兵法、天文、文化、艺术都堪称世界之最,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四大发明更是耀眼夺目,光照世界,这些都是追求实用主义精神的结果。而在西方文化中,则注重于抽象幻想,注重逻辑性,具有高度的抽象思辨和严密的公理化演绎体系,这从西方文化中所创立的数学、几何学、天文学、物理学、解剖学中显露无遗。
2.在东方文化中,人们十分注重群体的思想,即所谓“天下之本在于国,国之本在于家,家之本在于身”。因此要求社会的每一个成员都必须通过“修身齐家”,进而才能参与社会,即“治国平天下”。从整体上要求个人牺牲自己,克制自己,为群体的利益服务。而西方文化则以此相反,极端地崇尚个人,认为个人是独立的整体,可以不依赖任何人而存在,因此强调个人的重要性,个人的人权不容侵犯。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人与国家之间只不过是一种社会“契约”。
3.在东方文化中,人们十分注重“合”,即所谓“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人需要和蔼,家需要和睦,国家需要合并,管理需要统一。在此思想的指导下,成功地实施了“道德、政治、宗教”三合一的管理体制,道德就是政治,就是法律,“三纲五常”、“天、地、君、亲、师”就是修身、立家、治国的法宝和标准。而在西方文化中则不然,人们十分注重“分”,人要分,家要分,国要分而治之。道德就是道德,政治就是政治、法律就是法律,经济就是经济,虽然它们之间并不是孤立的,但却是渭泾分明的。
第五,东西方文化对待自然的态度不同,其属性也就不同。在东方文化中,人们认为,人与自然应该共同协调发展,因为天、地、人是一个整体,是一个系统,它们之间具有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发展的必然联系。天地是一大宇宙,人就是一小宇宙,破坏自然就相当于摧残人类自己。因此,人类只有集天地之灵气,自然之精华,才能得到升华和发展,天地人的融合才是人类的终极目的。而在西方文化中,人们认为,人是上帝的产物,自然物质是上帝为了人的存在而造就的,一切事物都是以人为中心的,因此,人类向自然索取丰富的物质财富是自然而然的事,再加之西方文化中本身就具有崇尚物质的特性,所以,片面地掠夺自然、改造自然为人类服务就形成了西方文化的特点。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发现,由于东西方文化产生和发展的背景不同,造成了结果的重大差异,我们把这样一些重点差异汇集如下:
由此可见,无论是东方文化或是西方文化,它们之间都存在着各自不同的阴阳特征,也就是说它们之间是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阴阳共存的。但从总体上讲,由于东方文化主要是针对精神体系的,西方文化是针对物质体系的,因此我们说东方文化具有其阳性偏向,西方文化具有其阴性偏向。
三.东西方文化的前景和前途
这里,我们已经可以毫无疑问地指出,东西方文化虽然都是在大自然的整体中产生,都是以天、地、人为对象展开的,但所走的路的的确确是截然不同的两条路。
近几个世纪以来,西方文化突然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奇迹般地在人类爆炸开来,其风暴席卷了人类的每一个角落,西方文化一时之间成为了人类文化的主角,世界各国竞相效仿,面对物欲享受和财富的诱惑,整个东方文化范围内的国家,无一例外地冷落或放弃了自己的文化,争先恐后地追赶着这列物质世界的特别快车,并且其势头一浪高过一浪,使得本身就具有物质倾向的西方文化更加极端化,几乎达到了自我毁灭的边缘。直至今日,我们才明白,西方文化所造就的物质财富,绝大多数都是从 自然资源中转化而来的,人类聚集的财富越多,自然资源消耗也就越大,而地球上的资源又是有限的,地球资源面临着即将耗尽的边缘,而目前西方文化的发展犹如一匹脱缰的野马,对物质世界疯狂的掠夺和占有已经形成了“苍海横流”的局面。虽然西方文化促进了社会的飞速发展,但由于没有理性的、健全的、合理的精神文化体系相适应,因而给人类造成了灾难,给人类的未来带来了巨大的阴影和忧虑。比如说核武器问题,水资源污染问题,全球性的温室效应问题,全球性的自然灾害、水土流失等问题。
怎么办?这一切的一切都需要一种更加合理的精神文化体系来加以解决,而这一点恰恰又是东方文化中所具有的优势,这无疑需要东方文化从精神思想上来弥补西方文化的不足。也许有人会认为东方文化已经停滞落后了几百年,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有这种想法的人,只能说对东方文化缺乏应有的了解,东方文化需要迅速的发展,这的确不错,但这并不等于东方文化没有先进性可言。比如说,对待大自然,东方文化的立足点一开始就是以天地人的协调发展为前提的,其保护自然的思想体系至少比目前人类刚刚醒悟的环境保护思想先进几千年;再比如,中医(包括经络、穴位、针灸等),这些都是世界之谜,它的成就就可能远远超越现代医学的一切成就;再比如,东方文化中的道德伦理思想、天地人的整体思想,正是今天的人类所缺乏的。
客观上讲,历史上东西方文化的形成和分离,并非人为因素造成的,而是大自然给予东西半球人类的恩赐,随着人类的进步和发展,自然条件和环境再也不能成其为阻碍人类文化交流的屏障。今天,无论从时间空间或是人类发展的必然需要上,东西方文化的全面交流和互补势在必行,犹为重要。铁的事实已经证明,西方的阴性文化的的确确需要东方的阳性文化加以补充,而东方的阳性文化也需要西方的阴性文化来加以调合,阴阳 相济才是宇宙的真理、法则和本源。
扫一扫
关注微信小程序
请关注微信公众号
进行预约挂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