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让中医药服务于全人类
黄传贵
中医是中国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西医十分发达的今天,中医仍然是一个不可替代的医学,仍然是中国9亿农民和城镇低收入居民的主要医疗手段。
中西医发展严重失衡
21世纪,中医的理论及天然植物用于治疗的作用已引起了全世界科学家的关注,世界中医热一浪高过一浪。中国人和中国医生应当认同中医,学习中医,应用中医,发展中医,应以中医为荣,以发展中医为己任。中医的医学价值是不可替代的,但在我国的不少地区并未得到普及,在医保中也未得到落实。
中医发展迟缓,西医发展突飞猛进。而且西医规模大,投资多,中医普遍规模少,投资也少。这种重西医、轻中医的认识误区使中西医投资分配不公,形成了中西医发展严重失衡,西医逐渐取代了中医的主流医学地位,并扩大了城乡医疗卫生服务的差距。中国医疗卫生的作用和形象在世界范围内不是进步,而是倒退了。
有关资料表明,在上世纪70年代,我国曾以世界1%的卫生费用解决了占世界人口22%的医疗卫生保健问题,公共卫生体系使医疗人口覆盖率高达85%,创造了发展中国家的奇迹,受到了世界卫生组织的高度赞扬。这其中一个基本原因就是中医药价格低廉,符合中国落后经济条件下的医疗卫生保健;另一个原因就是以中医药为主、中西医并举的农村医疗体制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西医取代了中医主流医学的地位以后,其受惠者主要是有公费医疗保障条件的部分人群,约80%的农民和城镇低收入居民却几乎得不到医疗卫生保障。现在,中国与世界的医疗卫生服务差距不是缩小,而是扩大。2000年世界卫生组织对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医疗卫生保障体系的公平性进行评价,中国列倒数第四位,受到了世界卫生组织的批评。
不能用西医的模式培养中医
目前的中医教育模式使中医严重地西化。中医学院的教学内容一半是西医课程,西医院校几乎不设中医课程。中医学院招生时,外语要求不低,中文要求不高;在学校里,古汉语训练不严格,医古文无严格要求,中医四大经典只列为选修课,不考核;在实习中,西医的各种仪器试验不少,中医的“四诊八纲”在临床的应用训练不够,毕业生缺乏中医全面思维,很难适应临床需要。
中医药硕士、博士不是在中医药领域内深造,不是在中医药理论与临床技能上研究和提高,而是按西医培养模式重仪器,重试验,重微观,在细胞水平、分子水平上下功夫。
中医教育基本否定了中医传统的“以师带徒,师徒相承”的培养模式,几乎完全按西医的教学模式来组织中医教学。
这样的教育能培养出真正的中医吗?答案当然是不可能!而恰恰是这种教育模式培养出来的人,将成为未来中医药事业的领导者、组织者、专家和学科带头人。可以预见,这样的中医教育不予改革,若干年后中医将更加面目全非,甚至将名存实亡。
目前的中医医院,按西医模式建设和管理中医,中医已失去了真正意义上的临床实践。在中医医院里,检查病靠仪器与化验,诊断病靠仪器和化验提供的数据,治疗病靠西医思维与理论制定方案。用药时,中药西药并用,不需解释,疗效使用西医评价系统,不承认中医的“实践标准”。在中医院很少能看到真正的中医师,以及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的诊断与治疗过程。
目前的中医人才,后继乏人。在国外,一些冒牌中医严重损坏了中医的国际形象。在国内,真正的中医却要通过西医的考试方法才能获取中医资格。这样中国“师徒传承”的民间医师和有一技之长的医师因此失去了行医和传承中医的机会和资格。真正的中医越来越少,一根针、一把草、一味药、一个方、一种手法、一套功夫等在民间行之有效的传统疗法也逐渐失传了。
要用法律保障中医的可持续发展
应对现有的有关中医法规及制度进行清理、改革,制定相应的中国传统医药(中医、民族医、民间医)可持续发展法律、法规。
要确立中医的国医地位。历史证明,中医是我国的传统医学,也是未来有前途的医学。为了进一步认识和普及中医,为了让中医真正走向世界,服务于人类,有必要从拥有中医自己的知识产权的角度,从中医发展战略的角度,重新确立中医的国医地位,并公开向世人宣布中医是中国的国医!这样,中国医学才有纲,纲举才能目张。
要用法律、法规保障中医的地位,确保中医医理、药理的教学、科研、临床、生产、服务可持续发展。
要用法律保护中国传统医药(中医药、民族医药、民间医药)人才的继承、发展和应用。
建构传统医药学为主、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并举的医疗体制。
建立中医、西医、民族民间医联网的医疗卫生保障体系。
建立药厂对医院和医疗站的直销体系,减少销售中间五环节,以保障落后经济条件下的百姓和低收入者能真正享有医疗卫生保健服务。
扫一扫
关注微信小程序
请关注微信公众号
进行预约挂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