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黄家医圈!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帮助中心  |  网站导航
云南黄家医圈中医肿瘤医院  

患者服务中心咨询热线:
0871-67010118、67010001

 当前位置: 首页 - 医圈信息 - 最新动态

和谐社会与一分为三的思维

日期:2007-06-12 00:00:00  来源:《黄氏圈论》 作者:张立民
0
字体大小:


和谐社会与一分为三的思维

国防科技大学 张立民

 

到二O二O年,我国要建成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更加完善,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人民的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城乡、区域发展差距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家庭财产普遍增加,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社会就业比较充分,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备,政府管理和服务水平有较大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良好道德风尚、和谐人际关系进一步形成;全社会创造活力显著增强,创新型国家基本建成;社会管理体系更加完善,社会秩序良好;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生态环境明显好转;实现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目标,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

构建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目标。和谐观念在中国传统思想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因此,我们在探寻和谐发展的理论基础和思想资源时,可以更多地把视眼投向中国传统哲学。

黄家医圈传人黄传贵先生集数十年之努力,发掘整理由黄氏先人(唐末五代人)创作、黄氏家族世代传承的已有数千年历史的家传哲学医学理论之大全的《黄氏圈论》,以生命为主线,以宇宙空间、自然世界、人类社会为平台,结合现实,议论纵横,是一部独具特色的医学哲学著作。书中提出的“中生万物”、“一分为三”的观点极其深刻,对于我们理解和谐社会的建设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圈论指出:“三是万物最小的组合之数”(圈论第六);“三是任何事物最小的矛盾单位”;“任何事物都由三个方面组成,都可分为三个方面,都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观察”(P7)。这就是“一分为三”思想的基本表述。

很明显,上述思想是对矛盾观念的独特表述和理解。我们知道,矛盾也叫对立统一,但是,我们长期习惯用“一分为二”来理解矛盾思想,在现实实践中常用二分法、对立论来分析和解决矛盾。其实“一分为三”.是矛盾思想的更为贴切的表述,更符合辩证法大家黑格尔的矛盾思想。黑格尔在阐述事物因矛盾而导致运动变化发展时,是用“正反合”三段式也就是否定之否定的过程来描述的,他认为,事物的运动过程开始是矛盾的潜在(正),然后是矛盾的展开(反),最后是矛盾的解决(合),在矛盾的解决阶段,事物的性质特征好象是想潜在阶段事物的性质特征的回复。这同时也与黄家医圈的“中生万物”、“万物归中”的观点有着极为相似之处,而“中生万物”“一分为三”的思想则是比对立思维更为和谐的思维方式。

和谐社会的建设需要和谐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所谓和谐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是指从和谐的视域出发,以和谐为基本原则和价值取向,揭示和谐性、平衡性、协调性、有序性、互补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并以追求事物和谐发展为目的的一种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一分为三”思维之所以对于和谐社会建设有指导意义是因为这种思维方式符合上述思维和行为模式的特征。以下从“一分为三”所具有的完美、稳定的特征,来分析其与和谐社会建设的关系。

 

“一分为三”使和谐社会具有完美性

完美性是和谐社会的一个要求。通常“一分为二”的二分法强调一个事物分为正反两个方面,其思维结果往往是非此即彼,这跟我们把矛盾仅仅归纳为对立,或特别突出强调斗争有关。世界现代化的过程使人类征服和改造自然的能力得到了极大的增强,坚定了人们通过斗争、竞争而促进发展的信念。在这样的理论思维方式中,对立、斗争比和谐、统一具有更重要的地位,因为和谐虽然是目的,但必须通过斗争来实现。由此,矛盾、对立、斗争被看成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发展与通过对立、斗争解决矛盾等同起来。

可是,从哲学上来说,“一分为二”中,笼统的、混沌的那个“一”(“中生万物无限小”)分成对立的“两”,但是对立的两同时也是片面的,贫乏的,依然处于紧张的对立竞争关系之中,其地位极不稳定。现实社会发展中,这种两极对立的结果往往是其中的一极得到超常发展,而另外的一极(可能是多数事物)则被边缘化,造成社会对立冲突。显然,这是一个不完美的状态,只有把它变成“三”以后才是最完美的。

圈论中讲到“三是万物最小的组合之数”时解释到“这里的三已经不是普通意义上的三,而是数理的三,哲学意义的三。它应该这样演绎:中首先分化为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即阴阳,成形时,或者说成为一个整体时,其内部就有了三个方面,那就是彼此对立的阴阳和中。中是绝对的,因此,这个中既具有原始中的信息,又具有裂变后自身的性质”(P6)。就象黑格尔的否定之否定规律指出的,处于否定之否定阶段(“万物归中”之“中”)的事物,由于汲取了肯定(阴)和否定(阳)两个对立事物(方面)的精华,抛弃了其糟粕,而达到了圆满完美,完成了事物发展的一个圆圈。

哲学上的一和二都是纯。毛泽东曾经精辟地说过,我们的事业为什么能够胜利?不在于纯,而在于不纯。纯就是不完美,因为纯意味着片面,单调。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是和而不同、丰富多彩。中国传统文化提倡兼收并蓄,厚德载物,就是重视“三”的思维的结果。世界是多样统一的,所以我们要认识到社会结构的多样性和丰富性。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是全方位、多层次的,而主要是指社会各阶层能够和谐相处。因此,和谐社会应当是和而不同的社会,也即多样性的社会,必须关注和认同人们之间的共同性和个性的差异性,只有这样,和谐社会才是完满的社会。

 

“一分为三”使和谐社会具有稳定性

圈论指出“中生万物”,中是动因,是起源;中是结果,是归宿。中产生万物后,并未因事物的出现而消失,它继续支撑着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直至转归,中自始至终存在于事物内部。(P8)中生万物无限小,万物归中无限大(P4)。

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都是由我们党中央发动和领导的,所以,党中央及其所代表的人民就是“中生万物无限小”之“中”,改革开放、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的是要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巩固和提高党的执政地位和能力,进而带领人民最终实现共产主义,其结果则是“万物归中无限大”之“中”,是实现了的“中”。“中”的无穷反复就是通过“一分为三”实现的,“一分为三”的圆圈运动构成事物的稳定发展。
改革的深化催生了大量的利益主体和利益群体,产生了新的社会阶层,经济结构、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人们的价值观念也日益多重化,形成了多元化的利益格局和价值取向。这就是由“中”生出的“万物”。多元利益和价值的存在,必然带来利益主体间的矛盾、磨擦,甚至冲突。怎样对待和处理这些矛盾,即“万物”如何归“中”?是用对立、斗争的方式即“一”的方式来处理,还是用平衡和协调的办法即“三”的方式来处理?和谐思维要求建立博弈平衡的机制,从而能够协调各种利益,使大多数人能够分享改革的成果,达到化解矛盾,政通人和,稳定发展的目的。

这就是所谓社会整合。社会整合是和谐社会建设的手段,所谓社会整合就是通过多种方式,在保证社会各阶级、阶层、集团和群体利益的基础上,以社会公正、公平为准绳,使各个部分组合起来,构成一个利益共同体。一个兼顾各方利益的、采纳各种长处的社会才可避免冲突或革命,才是稳定的社会,只有稳定的社会才是和谐社会。

要整合社会,构建和谐社会必须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要做到这一点,必须从思想上彻底消除长期以来形成的“与天斗其乐无穷、与地斗其乐无穷、与人斗其乐无穷”的“斗争性”的思维定势。要整合社会力量,最广泛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提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民营科技企业创业人员、外资企业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社会中介组织从业人员等新的社会阶层对党和国家的认同度。

稳定不等于没有运动,没有运动的稳定是“死寂”状态。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充满创造活力、生动而有序的社会,既富有活力,也保持稳定;既包含各方面不同利益,又能把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处理妥当。只有用“一分为三”的思维才能造成这样一种活而不乱、活而有序、和而不同、矛盾统一的社会。

《黄氏圈论》是一部博大精深的巨著,视野所限,本文仅从其中一个观点出发,粗浅谈谈自己的学习体会,相信待将来进一步研读后必有更多启发。

返回顶部
医院邮箱
关注小程序

扫一扫
关注微信小程序

预约挂号

请关注微信公众号
进行预约挂号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