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泌尿系肿瘤之首,不可忽视的肾癌可怕在哪里?
免责声明:本文基于疾病教育目的,不能代替医院就诊。意见仅供大家参考,具体治疗方式请咨询自己的主治医生。
前列腺癌、膀胱癌、肾癌是泌尿系统最为常见的三大肿瘤,肾癌发病率居泌尿系统肿瘤第2位,其死亡率却位居泌尿系,三种常见肿瘤的首位
根据最新的2018年癌症统计数据显示
我国肾癌发病人数年增长率超过7%
而这一数值在10年前仅为3%
但大众对肾癌知识的知晓程度
远不及前列腺癌和膀胱癌
小编特请来业界大咖
共话肾癌防治小科普
早期症状隐匿难发现
经典肾癌“三联症”:血尿、腹痛、腹块,仅有6~7%患者会出现。
其他症状(全身表现):体重减轻,发热,盗汗,胃纳减退、乏力、下肢浮肿等恶性肿瘤常见症状。
癌症转移引起的症状,如肺转移引起慢性咳嗽、骨转移引起骨痛、肝转移引起黄疸等。
副癌综合症:就是字面意思,由肾癌产生并分泌的蛋白质进入血液导致可能发生的症状:1)高钙血症;2)红细胞增多;3)糖尿病;4)高血压;5)不伴有肝转移的肝功能受损(Stauffer综合症)
事实上,肾癌早期无明显临床症状,上述所有症状和体征出现时,大多提示肾癌已发展得较为严重,治疗相对来说更为复杂。
临床上,超声(B超)可发现早期肾脏肿瘤,具有无创性、价格低、准确性高等优点,是目前筛查最主要的方法,超声甚至可筛查直径1cm的小肿瘤。常规体检影像学检查发现的肾癌有超70%是早期,可手术得到根治。我们建议大众每年至少进行一次超声检查,有利于尽早发现肾脏以及其他脏器的肿瘤。
早期筛查关注高危人群
肾癌发病率仅有肺癌的1/5,真正能够通过大规模筛查发现的肾癌并不多,如筛查10万名普通人约能发现不到10例肾肿瘤。
所以我们建议筛查的主要注意力集中在肾癌高危人群,也就是所谓“目标人群”。高危人群包括:患有VHL或其他家族性肾癌综合症的患者及其直系亲属;终末期肾功能衰竭的患者通常会伴有囊肿(肾脏内的液性空腔),其中有1%患者将最终形成肾癌;患有结节性硬化的患者,这是一种综合症,会导致皮肤良性损害,造成大脑血管损害并引起癫痫或智力减退,肾脏良性血管病变(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以及肾癌。这些患者应该每年定期进行超声和CT检查,保证他们的健康和较高的生活质量。
约25%肾癌,归因烟草和肥胖
高脂和高蛋白饮食会增加肾癌发病风险
生活中,如能大量摄入水果和蔬菜则可以降低这一患病风险。目前,还没有研究证实,日常摄入维生素可以降低肾癌风险,所以我们还不知道维生素是否能起到预防作用。尽管总体人群的肾癌发病率可以通过健康的生活方式来降低,但绝大多数散发性肾癌仍是不可避免的,这是人口老龄化的结果。
绝大部分人日常摄入的营养物质已足够,我们认为没必要通过摄入各种保健品来降低肾癌发病风险。
肾癌治疗需“分类而治”
临床上,基于肾癌的病理分期和患者总体身体状况,可考虑采用一种或数种治疗手段,进行单独治疗或联合治疗:1)手术;2)免疫治疗;3)分子靶向治疗;4)放疗,能量消融治疗等。
手术是肾癌治疗的根本方法。尤其是局限性病变的患者,手术可治愈大部分患者,使他们长期生存。对于局部晚期的病人,常常需要多形式治疗的组合,手术之外,还要予以系统性治疗,以减少复发风险。对于远处转移或者完全失去手术机会的晚期肾癌患者,在尽可能行肾脏原发肿瘤切除术后再联合全身系统性治疗。放疗可减轻因肿瘤对正常组织局部压迫产生的症状。
术后局部复发仍能根治
肾脏局部复发的病灶比较局限,可完整切除的患者还是可以达到根治疗效。如果局部病灶非常广泛无法做到完整切除或在远离肾脏的其他器官部位已经存在一个或多个转移灶,手术已经达不到根治的目的。
许多患者对术后复发转移难以接受,他们认为:术前影像检查未发现转移,手术完整切除了肿瘤,为何会复发转移。原因是肾癌细胞在术前可能就已经随血流和淋巴系统潜伏到身体其他器官。
数月或数年后,这些看不见癌细胞生长增大导致疾病复发,这就是“微转移”。
“微转移”是肿瘤复发的主要原因之一。肾癌最常见的转移部位是肺,其他还有肝、淋巴结、肾上腺、骨和脑等,因此常规复查肺和腹部至关重要。由于肉眼、手术探查及影像学检查都无法发现微转移,使微转移的评估很困难,只能通过术后严密随访。肾癌复发可能在术后数十年,但多数在1~3年,因此最初医生会安排比较严密的随访,后期逐渐延长。随访5年以上未复发,复发风险就较低了,但并非降到零,依旧不能掉以轻心。
扫一扫
关注微信小程序
请关注微信公众号
进行预约挂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