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黄家医圈!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帮助中心  |  网站导航
云南黄家医圈中医肿瘤医院  

患者服务中心咨询热线:
0871-67010118、67010001

 当前位置: 首页 - 黄家医圈 - 医圈文化 - 《黄氏圈论》



《黄氏圈论》传统中医的“四诊八纲”和黄家医圈的“五诊八圈”的比较研究

日期:2018-08-29 17:30:41  来源:云南南疆医院 作者:陈圣忠 字体大小:

    摘要  传统中医的“四诊八纲,辨证施治”,是中医认识疾病、诊治疾病的重要方法,它通过望、闻、问、切获取病人资料,然后按表里、寒热、虚实、阴阳进行辨证,诊治疾病。黄家医圈是一门家传医学,诊治疾病的主要方法是“五诊八圈,分圈施治”,其特点是通过眼、耳、鼻、口、手获取病人信息,按“识病八圈”进行分析,依“治病八圈”实施治疗。两者对诊治疾病各具优势,均有整体性、实用性、可操作性的特点。因此,挖掘和整理民族民间医学,是发展我国民族民间医学的一条途径,对丰富我国传统医学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四诊八纲  五诊八圈  比较研究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和谐共存的国家,各民族经过漫长的历史发展,沉淀了丰富多元的医学文化遗产。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十分重视民族医药的建设,藏医、彝医、蒙医、维吾尔医、苗医等民族医学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民间医学已见一束曙光,黄家医圈这一家传民间医学沉睡了1300多年,终于被《黄家医圈》现代传人黄传贵挖掘整理出来,被军队和国家级专家论证通过,并公诸于世。这一古老的一脉单传的家传医学,被专家称为祖国医学的瑰宝,极大地丰富了传统医学的内涵和外延,是集医理、药理、哲理、伦理、心理为一体的古典医学。黄家医圈与传统中医比较,有许多共同点,也有不少异同点。现就传统中医的“四诊八纲”和黄家医圈的“五诊八圈”作一对比性研究。

    一、“四诊八纲”与“五诊八圈”的基本内涵

    ㈠  传统中医的“四诊八纲”

    “四诊”:指望、闻、问、切四种观察方法。望诊。是医生用自己的视觉,观察患者全身和局部情况,包括望精神、望气色、望形态、望舌质等;闻诊。医生通过听觉和嗅觉了解病人的声音和气味的变化,包括闻声音、嗅气味;问诊。医生对病人或其家属、亲友询问病情,包括问起病、问现状、问过去史等;切诊。医生用手在病人身上按、触、叩,包括脉诊和触诊。

    “八纲”:“八纲辨证”是中医各种辨证的总纲。辨证施治就是通过四诊了解症状,辨证认识疾病,对论治提供依据。“八纲”包括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八类证候。

    ㈡  黄家医圈的“五诊八圈”

    “五诊”:医生用自己的眼、耳、鼻、口、手作为诊断工具,用病人的眼、耳、鼻、口、手作为诊病的部位,了解健康和疾病的状态。眼诊。凡是眼睛能看到的都可属眼诊范畴,包括看天、看地、看人(看形态、看先天、看后天、看神色、看气血、看糟粕等);耳诊。凡是耳能反映出的状态或听到的声音都属耳诊范畴,主要听天地音、有命音、无命音、人命音;鼻诊。凡是鼻能发现和能嗅到的气味,均属鼻诊范围,主要通过嗅觉辨别外气(鼻的进气是否畅通)、内气,内气包括呼出之气、呃逆之气、肝出之气、汗孔之气、奶腥之气、运化之气等;口诊。凡口腔能见到或感觉到的状态以及通过口腔能了解到的都属口诊范畴,主要问寒、热、痛、咳、痒、胀、麻、抽、抖、倦、饿、虑、烦、性、经、惊等“十六症”;手诊。凡是通过掌纹、指纹、指甲能看到的状态以及通过手能触到的脉诊都属于手诊范畴,手诊除了了解掌纹、指纹、甲床外,主要通过脉诊的横单脉、纵单脉、交叉脉、经络脉来确定疾病的部位和性质。

    “八圈”:黄家医圈的“圈”是一个范围概念,认为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都在“内八圈”和“外八圈”范围内。“内八圈”是疾病产生的内因,“外八圈”是疾病发生的外因,这是从宏观上讲的。具体的分圈施治,主要包括“观病八圈”、“识病八圈”和“治病八圈”。

    二、“四诊八纲”与“五诊八圈”的诊病特点

    ㈠  传统中医的“四诊八纲”诊病特点

    传统中医诊治疾病的精髓是“四诊八纲、辨证施治”。这是指的证,是证据、证侯的简称,它不是单纯的症状或主观感觉,而是一组征侯群,也是中医对疾病的诊断。“八纲辨证”是以脏腑、经络、气血、津液、病因等理论为依据,通过“望、闻、问、切”四诊所搜集的症状、体征等资料,从表里、寒热、虚实、阴阳进行综合、归纳、分析、推理、判断,辨明其内在联系,从而认识疾病的本质,做出正确诊断。辨证是施治的基础,施治是辨证的目的。

    “四诊八纲,辨证施治”,是传统中医诊断和治疗的方法论,是统揽临床全局的总纲。

    ㈡  黄家医圈的“五诊八圈”诊病特点

    黄家医圈的诊病特点是“五诊八圈,分圈施治”。通过眼、耳、鼻、口、手五诊所收集的症状、体征等资料,经过“识病八圈”进行诊断,然后以“治病八圈”实施治疗。在诊治疾病上,强调“内外合一”,即个体生命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心理环境对疾病的综合影响。“五诊八圈,分圈施治”是黄家医圈诊治疾病的重要方法。

    三、“四诊八纲”与“五诊八圈”的对比优势

    传统中医的“四诊八纲”与黄家医圈的“五诊八圈”,从总体上有不少共同点,尤其在“望、闻、问”上,两者有许多相似之处,但在脉诊、辨证施治上,黄家医圈独具特色。现对比如下:

    1、从望诊上对比。在望气色,望精神,望形态、望舌苔等方面,传统中医与黄家医圈都基本相同;看天、看地等自然现象来判断对疾病的影响,看舌下静脉丛和眼睑微血管的变化来帮助诊断,这是传统中医所不具备的。黄家医圈的“看天”是指日月星辰、风雨雷电、春夏秋冬的变化对机体的影响;“看地”是指环境变迁、地理方位的变迁对机体的应激力、适应力、利用力有无失调。看舌下静脉丛,比如肝病、胃病、血液病,舌下静脉丛的粗与细、红与紫、多与少,都将随之发生改变。黄家医圈的眼诊(中医的望诊),体现了“天人合一”的整体观,不仅可充实中医的内涵,还可拓展中医的外延。

    2、从闻诊上对比。传统中医用听觉、嗅觉了解病情归为闻诊;黄家医圈则分为耳诊和鼻诊。中医的闻诊主要闻声音(包括发声、语音、呼吸、咳嗽、呃逆等)和嗅气味(口气、汗气、大小便气味等)两大类,与黄家医圈的耳诊、鼻诊所涉及的内容几乎相似。黄家医圈不同于传统中医的有两点:一是在听觉上有听“天地音”之说,意思是要在病人就诊时听有无风雷之音对疾病的影响;二是在嗅觉上要辨“外气”,以了解外部气体进入鼻腔的通畅程度。

    3、从问诊上对比。传统中医的问诊,集中体现在“十问歌”上,即问寒热、汗、头身、二便、饮食、胸腹、耳目、经带、睡眠、旧病。黄家医圈的问诊(口诊),主要包括“十六症”,即寒、热、痛、咳、痒、胀、麻、抽、抖、倦、饿、虑、烦、性、惊、经等。在问诊的内容上比中医的问诊的范围要广泛得多,具体得多,特别是问性生活、问有无被惊吓,这是中医在问诊上是没有的。

    4、从脉诊上比较。传统中医把切脉作为诊病的重要手段,几千年来人们把切脉的准确度作为评价中医医师名望的重要标准,“把脉准,用药才准”已成为人们的共识。传统中医和黄家医圈对切脉的部位、方法大体相同,所不同的是在脉象、分侯脏腑上有明显的差异。

    传统中医是寸关尺脉,简称“寸口脉”。寸脉定位心、小肠、肺、大肠;关脉定位肝、胆、脾、胃;尺脉定位肾、膀胱、命门等脏腑,常用的有28种脉象。

    黄家医圈根据“心跳八般”(心力的强弱均、心速的快慢匀、心率的齐与缺)、“血路十状”(血管的硬、软、粗、细、空、实、松、紧、长、短)、“血水五态”(多、少、稀、浓、平),将脉诊分为四组脉(横单脉、纵单脉、交单脉、经络脉),通常称为定位脉组。其方法是轻压触到有脉动为上脉;重压无脉通过轻放刚通过的脉动为下脉;上脉与下脉之间为中脉。三脉的单独应用:横单脉,上脉定位心、肺、肾;中脉定位肝、胆、脾;下脉定位胃、肠、膀胱。三脉的交叉应用:纵单脉:由食指得到的上中下三脉,定位气、血、脉;由中指得到的上中下三脉,定位筋、骨、肉;由无名指得到的上中下三脉,定位皮、毛、甲。交单脉:由食指得到的上脉与中指、无名指得到的中脉、下脉,定位目、舌、口、鼻;由中指获得的上脉与食指、无名指得到的中脉、下脉,定位耳、筋、脉、肉;由无名指取得的上脉与中指、食指取得的中脉、下脉,定位皮、胃、气、血。至于经络脉根据实际情况而应用。一般情况下,主要应用横单脉主诊,只有对疾病下定论时,才用四组脉进行综合分析定位定性,特殊病人还用“交叉脉”(姆指关节与食指关节交叉处的脉动点)。黄家医圈把脉诊称之为手诊,不光是切脉,还了解病人手上的掌纹、指纹、甲床的情况进行综合判断,这是传统中医所没有的。黄家医圈的脉诊方法独具特色,其诊断的准确率相当高,不仅能定疾病的部位,还能定疾病的性质,真有“病家不需开口,便知病情因由”之神妙。

    5、从辨证施治上对比。传统中医的辨证,主要以“八纲”为基础,黄家医圈则以“识病八圈”为依据,然后按“治病八圈”施治。“医圈”在治疗上重视“因人而异,因病而异,重点突破,分圈施治”;在防病上强调“防病重于治病,保健先于治疗”;在具体的施治上,集中体现在“八法”上,即:软坚化疾法、以毒攻毒法、清热解毒法、扶正祛邪法、活血化淤法、补气养阴法、保命五防法、饮食五化法。不论在“五诊”上,还是在“辨证”上,以及“施治”上,强调预防为主,防治结合,这是相当重要的,也是十分可贵的。

    通过对比性研究,我们不难发现,在我国广大农村,的确蕴藏着极其丰富的十分宝贵的民族民间医学。挖掘和整理民族民间医学,是拯救中医、丰富中医、发展中医的良策。“黄家医圈”是一门家传医学,具有完整的一套医学体系。“黄家医圈”现代传人黄传贵教授将这一秘而不传的祖传医学《黄家医圈》、《黄氏圈论》公诸于世,献于国家,造福于民,这是对保障人类健康的重大贡献,这是对丰富传统中医宝库的重大贡献。

返回顶部
医院邮箱
关注小程序

扫一扫
关注微信小程序

预约挂号

请关注微信公众号
进行预约挂号

在线咨询